【孩子看不清?弱視不是小事,中醫有解方】


✦ 仁心中醫診所|周怡廷 醫師 ✦

3歲前,是孩子視覺神經發育的關鍵期。

若視覺刺激不足,或因斜視、度數過高、先天遮蔽等問題,

使影像無法清楚落在視網膜黃斑部,可能導致「弱視」

——視力受損卻找不到器質性問題,也難以用眼鏡矯正。

 

▍弱視形成的原因

✦屈光不正型:高度近視、遠視或散光造成影像模糊,視覺訊號無法清楚傳入大腦,進而發育受阻(最常見類型)。

✦斜視型:特別是內斜視,兩眼視線無法對準,大腦會抑制其中一眼影像,導致視覺功能退化。

✦不等視型:雙眼度數差距大,大腦只偏好用清晰的一眼,另一眼因此失去刺激。

✦遮蔽型:如先天性白內障、上睑下垂、角膜混濁等遮擋視覺通路,導致大腦無法獲得正常影像。

✦原因不明型:視力異常但無明確病因,常與神經發育遲緩或感覺統合問題相關。

 

▍中醫怎麼看弱視?
《黃帝內經》曰:「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。」
後世發展出「五輪學說」:

肝主黑睛(風輪)、心主兩眥(血輪)、脾主眼胞(肉輪)、

肺主白睛(氣輪)、腎主瞳子(水輪)

其中,肝腎尤關鍵。肝開竅於目、腎藏精生髓通腦,

若肝血不足、腎精虧虛,眼部便失所養,視物模糊、暗昧不清,甚至形成弱視。

 

▍中醫治療策略

✦補肝益腎:如《銀海精微》中的「駐景丸」,含枸杞、熟地、菟絲子等,

滋腎填精、養肝明,適用於肝腎虧虛型視物不清。

✦疏通氣血:針刺睛明、球後等穴位,調和眼部氣血運行,改善視神經養分供應。

✦辨證論治:視個人體質搭配中藥與外治法,如耳穴貼壓、藥膳輔助等,提升療效。

 

▍日常保健建議

2歲前避免3C產品

鼓勵積木、黏土、拼圖等眼腦手協調活動

注意孩子是否常眯眼、歪頭、避開光線——這些可能是視力異常的早期徵兆

弱視越早發現、越有機會改善。透過中醫整體調理,結合視覺刺激訓練,可有效輔助孩子建立清晰明亮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