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心悸胸悶】 仁心中醫診所_羅元志醫師
心悸與胸悶的症狀是現在的文明病
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與壓力的增加,越來越多人會經歷這種不適感
心悸:感受到心跳異常,可能過快、過慢,或不規律
胸悶:多與呼吸困難or胸部壓迫感有關
這些症狀雖然不一定代表嚴重的心臟疾病,但卻可能影響日常生活的品質
無論是持續的壓力、生活中的挑戰,還是潛在的健康狀況
這些都可能影響到您的心臟和胸部的感受
透過這篇文章,羅醫師將與大家分享臨床病例
若有此症狀的人,歡迎看下去唷!
//
【中醫四診】
????望
面赤冒冷汗,身及臉無偏癱
雙手平舉有力,把脈時前臂伸肌強直
坐在椅上無法挺起身
舌淡紫紅,苔薄白
????聞
說話無明顯不流利,可以發出捲舌音
????問
項背強直,覺得肌肉緊繃從脖子沿至T8處,便1日1行成形
今日尚無大便,小便可,納差,眠可,四肢溫
✌️切
寸滑關尺沉細;虛數
【辨病論治】
中醫可能的相關疾病
心悸:
心虛膽怯、心血不足、心陽衰微、水飲內停、瘀血阻絡等
痙證:
外感邪壅經絡,邪熱熾盛,和內傷氣血兩虛,而病機關鍵在津傷血少,筋脈失養
戴陽:
陽氣因下焦虛寒而浮越於上
病患
--無高燒、頭暈偏癱等症狀,排除熱盛動風及肝風內動夾痰上擾
--無外感惡風寒的症狀,因此排除外邪壅滯經絡。
--四肢沒有厥冷,大便正常無腹瀉,則排除戴陽證。
因心悸,前臂伸肌強直及關尺脈沉細,整體虛數。痙證主要病機在於津傷血少,筋脈失養。
--故推測病患因不明原因損耗肝腎陰液,津傷血少造成筋脈失養
--且心搏代償性加快以維持血液供給量,而導致心悸。
--舌淡紫紅,無法排除有瘀血阻絡的可能
//
在中醫的角度,心悸與胸悶通常與氣滯、血瘀、痰濁等因素有關,這些因素會阻礙氣血的正常流通,從而引發不適。當心悸或胸悶突然出現時,中醫提供了一些即時緩解的辦法,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緩解方法:
◉ 按壓穴位:
- 內關穴:位於手腕內側,距離手腕橫紋大約三指寬的地方。內關穴是心包經的重要穴位,具有寧心安神、疏通胸中的作用。用拇指輕輕按壓此穴位,並進行小幅度的旋轉按摩,可以有效緩解心悸和胸悶。
- 膻中穴:位於兩乳頭之間的正中央,是任脈的重要穴位。按壓膻中穴可以舒緩胸悶、寬胸理氣。
◉ 調息緩解:
腹式呼吸:深吸氣時,讓腹部緩慢鼓起,然後慢慢呼氣,讓腹部回縮。這種呼吸方式能夠促進身體放鬆,減少焦慮感,有助於減輕心悸和胸悶。
◉ 喝溫水:
心悸或胸悶時,可以嘗試慢慢飲用一杯溫水,水的溫度能幫助放鬆體內的緊張感,並促進氣血的流通。
◉ 舒緩心情:
當出現心悸或胸悶時,嘗試做一些讓自己放鬆的事情,如靜坐、聽音樂或做深呼吸,能夠減少情緒壓力,從而緩解症狀。
這些方法旨在提供即時的舒緩效果,但並非針對根本問題
如果症狀頻繁發作或持續存在,建議您尋求中醫師的專業診斷和調理
以便針對個人體質和病情制定合適的調理方案。
仁心中醫診所
地址:新北市板橋區北門街42之3號1、2樓
電話:02-2966-5049
預約:https://www.cnrs.1655.com.tw/doctors.php?cat=8&id=508&dr=dr
#板橋中醫 #仁心中醫診所 #羅元志醫師 #羅元志
#心悸胸悶 #心悸 #胸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