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濕氣重、關節痛,中醫怎麼看?】
最近天氣不穩定,對流雨、颱風輪流來,
很多人熟悉的「老毛病」又找上門——
膝蓋酸、腰背緊、甚至走幾步就覺得沉沉的。
其實,這不是你多想,中醫早就有個專門的說法:濕邪困經絡。
➝為什麼天氣會影響關節?
在中醫的角度,下雨天濕氣重,
就像空氣裡飄著看不見的水氣,會從皮膚、關節的
縫隙鑽進身體。一旦濕氣留在經絡裡,氣血循環變慢,
關節和肌肉就容易酸、重、腫、痛。
特別是以前受過傷、年紀稍長,或是陽氣偏虛的人,
更容易在這種天氣中感覺不舒服。
➝中醫常用的調理方法
▸祛濕通絡:用一些溫熱藥材、艾灸,把滯在體內的濕氣驅出去。
▸溫陽助氣:下半身要保暖,避免冷氣直吹或淋雨受寒。
▸活血化瘀:針灸、推拿、藥浴都能幫助血液循環、減輕疼痛。
➝在家就能做的保養
少吃生冷、甜膩的東西,減輕脾胃負擔,濕氣才不會越積越多
天氣涼或下雨時,記得替腰、膝、腳踝多加一層保護
泡腳或用熱毛巾暖敷,促進血流、幫助排濕
保持適度活動,不要因為怕痛就完全不動
天氣我們改不了,但體質可以慢慢養。
如果每次遇到陰雨天關節就抗議,不要只是吃止痛藥壓著,
中醫的調理方式,有機會幫你從源頭改善,讓關節在壞天氣裡也能安安分分。